作为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小学期核心课程,本周开展的UE5主题学习活动,从实时渲染引擎的前沿技术解析,到虚拟制片工作流的创新实践,从程序化生成工具的场景构建应用,到物理精准光照与材质的视觉表现研究,再到完整动态叙事作品的策划与输出,全面覆盖了“高效创作”与“视觉突破”的双重核心维度,为研究生群体构建了从理论认知到项目实践的完整能力闭环,显著提升了其在下一代动态艺术与交互媒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本次课程特邀网易(长沙)数字产业中心高级建模师吴星翰主讲,课程主题以“掌握下一代动态艺术创作引擎”为核心目标,在为期一个月的密集学习中,通过总计30个课时的系统化训练,带领研究生群体完成了从引擎新手到能够独立完成综合性场景作品的跨越。
课程第一阶段(第1-6课时)聚焦于“引擎基础与工作流搭建”。 学员们系统学习了UE5编辑器的核心界面布局、视图操作与项目文件管理逻辑。通过亲手创建第一个空白场景并导入基础资产,大家熟练掌握了在三维空间中放置、变换与组织静态网格体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工作流基础。
课程第二阶段(第7-12课时)深入“光照与材质的视觉塑造”。 本阶段重点解析了Lumen实时全局光照系统与动态天空大气的原理与应用。学员们通过实践,掌握了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灯光Actor为场景营造特定的时间与氛围,并学习了材质编辑器的基本节点操作,成功创建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批基础材质与实例材质球。

课程第三阶段(第13-18课时)围绕“地形与环境艺术”展开。 教学内容涵盖了地形雕刻工具的笔刷运用、图层管理以及植被系统的绘制技巧。学员们将此前积累的知识综合运用,将平坦的初始地块塑造为具有起伏、植被覆盖和路径的微观自然环境,场景的丰富度与真实感得到了第一次质的提升。
课程第四阶段(第19-24课时)进阶至“程序化工具与蓝图交互初探”。 此阶段引入了程序化内容生成(PCG)框架的基本概念,演示了如何通过规则驱动的方式高效填充大规模场景。同时,课程开启了蓝图可视化编程模块,学员们通过简单的节点连接,实现了诸如门开关、灯光触发等基础交互功能,为静态场景注入了最初的动态逻辑。

课程最后阶段(第25-30课时)致力于“动态叙事与项目整合”。 教学核心是掌握Sequencer影片渲染系统的完整流程。从相机动画设置、关键帧序列编排,到粒子特效的整合与最终序列帧输出,学员们完成了从静态场景到动态影像的最终转化。在课程的最终环节,全体学员对各自的结课项目进行了渲染输出、集中展示与深度复盘,完整地实践了UE5场景创作的全链路。
课程结束后,在黄佳副院长的带领下,大家一起为本期的学习做了总结。通过“学练一体、项目驱动”的系统学习,研究生同学们不仅构建了UE5技术知识体系,强化了虚拟场景的构建能力与艺术表现力,也为后续XR虚拟拍摄与创意视频制作打下坚实基础。本次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小学期UE5主题课程,实现了引擎核心技术解析与动态艺术创作实践的深度融合,为研究生群体构建了数字媒体艺术前沿领域的系统知识体系与高效工作流,有效提升了其运用实时渲染技术进行高水平视觉叙事与交互原型构建的能力。未来,随着实时引擎技术的持续演进与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将涌现出更广阔的创新空间与发展机遇。期待研究生们以本次课程为起点,在 “虚实融合,引擎赋能创意” 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持续探索动态艺术的未知边界,为行业的革新与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